通知公告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山西煤矿变局进行时 兼并整合能否孕育经济腾飞
发布时间:2009-12-16 17:22:38     点击量:1370次    作者:管理员   分享到:

中国青年报1216日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又值国家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实施一周年,我们选取了山西、晋江、义乌等中国经济发展的标志性地区,解剖麻雀,试图展现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如何率先走上复苏之路,并能在未来保持可持续发展。

煤经济缩影

初冬,山西千井煤业有限公司的老板吴凤明坐上汽车,前往北京。事实上,每次出门面对更多新结识的人,他从不主动说自己是搞煤的,更怕别人叫他煤老板因为煤老板名声不好。他解嘲地说。

吴凤明坐上汽车的时候,山西省正在悄无声息地推动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变革的重心,正是很多像千井煤业这样的中小煤矿。在举国舆论都在关注山西煤矿重组之时,风暴的中心反而是平静的。吴凤明面色沉稳,显得有些随遇而安。经营煤矿23年,他个人的经历,就是一部浓缩的山西当代煤炭经济发展史。

吴凤明,54岁,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3年。他清晰地记得,1986年,在有水快流政策的号召下,村里开始有了煤矿。受村委会委托,他最早担任了千井村集体煤矿的矿长。20世纪90年代,煤矿搬迁,村委会不愿意继续兴办,吴凤明就东拼西凑,借钱搞起了股份制煤矿。

回忆这段经历,吴凤明用十年艰辛来概括。最困难的时候,一吨煤的卖价,还抵不上开采成本。一时间,煤矿没人要,开采很困难,他借的外债一度达400多万元。一些熟人在街上看到他,装作没看见,怕他借钱。无奈之下,他只好借了3万元的驴打滚民间高利贷,还人家20多万元,对方还不满意。

而在整个山西,在1992年前后,煤炭经济跌入谷底,煤矿普遍亏损经营,很多地方兴起了个人承包,甚至将煤矿直接托管给煤炭产业链下游的电力企业。在山重水复的困境中,真正让吴凤明感到惊讶的是2005年。当时,煤价直线上涨,而且一天一个价,吴凤明心想:可不敢再涨了,每天涨价还行?可是,有煤不愁卖,煤价仍然一路上扬,让他尝到了从未有过的甜头。

有人说我们是一夜暴富,我感觉的滋味,咋像长征一样,好不容易走到今天。渐渐地,他的煤矿由小变大,年产煤达到30万吨,吴凤明也由穷变富,换成了豪华车,平常喝的散装高粱白酒换成了高档汾酒,抽的烟也从云烟变成了软包中华中华烟不好抽,但做煤矿的都抽,我也就抽了。吴凤明嘿嘿笑着说。

这时,吴凤明最怕的是黑心矿主四个字,每当其他煤矿发生爆炸事故,他的煤矿就要停产,进行安全整顿。感受着这个高危行业的风险,他的手机每天24小时开机,最担心的是煤矿出事

2008年,他听到了风声,山西可能推动煤矿重组。2009年春节过后,在当地政府主持、安排下,他开始与同煤集团商谈。按照山西省政府推进加快煤矿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就是要依托国有大集团大公司和地方大型骨干矿井重组整合中小煤矿。同煤集团的前身是大同矿务局,这是一家有着60年历史的大型国企,拥有48座煤矿,地跨山西、内蒙古两省()8个地市。按照统一部署,作为山西省的骨干企业,同煤集团将对吴凤明的千井煤业有限公司进行重组

最初,吴凤明心里很矛盾,一度不愿意重组这个矿是我一铲一锹干起来的,眼下形势这么好,就是自己发展,我也能由小到大,为什么非要大型国企进来呢?

后来,吴凤明又愿意了。转变的原因,首先,他认为自己2008年度曾被评为朔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对于地方政府推动的整合,当然要配合;同时,随着年龄增长,他也有急流勇退的想法,按照重组后的安排,同煤集团占51%股份,而他个人占49%股份,毕竟还有我的半壁江山,我当个副手,还行

吴凤明所说的副手,是担任副董事长。对此,有人疑惑地问他:大企业就一定能管好你的煤矿吗?比如,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会不会导致新的问题?吴凤明坦言:经营得好,我坐享其成;经营得不好,没准还得交给我来干。

对于进驻的同煤集团,吴凤明目前感觉还满意。因为,大型国企专家多、设备好、管理比较先进。他相信能干好,对未来不担心

钟馗打鬼

在山西省朔州市煤炭局局长左中伟眼里,当地正经历着能源城市的艰难转型。由于很早就尝到上规模、正规化的甜头,此次兼并重组就要让资金少、技术弱、标准低的小煤矿知难而退

朔州市煤炭储量422.9亿吨,占山西煤矿总储量的六分之一。先有煤矿,后有城市,建于1989年的朔州市,典型的因煤而生。建市伊始,朔州的煤矿数量就有近400座。建市以来,全市财政收入的70%来自煤炭行业,煤炭行业对财政的贡献也由2000年的不足5亿元增加到目前的50多亿元,增长了10倍。20世纪80年代,大矿、小矿一起上,集体、私人一起开,小煤窑成为朔州工业的雏形。村村有煤窑,家家有矿工,一度让朔州人感到自豪。

中小煤矿虽然为经济增添活力,但事故频发、管理粗放、人员素质低下等多、少、散、乱、差问题,也引起了朔州人的反思。在省里没出台政策之前,朔州就进行整合行动了。左中伟说。

对此,左中伟如数家珍。此次兼并重组前,全市共有煤矿135座,年产煤6156万吨,兼并重组后,煤矿只有67,减少一半,而年产煤达到8780万吨,增长43%。并且,全部取消炮采,全部达到单井年产90万吨以上的规模。

有人说,这一历史性变革,多少有点钟馗打鬼的意味。就是请来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借以消除煤炭行业的散乱和不安全现象。数据显示,目前,朔州市92%的矿井安装了产量监控系统,91%的矿井安装了考勤定位系统,51%的矿井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全部矿井实现了民爆库存远程视频监控。

请来的,有大同煤矿集团、山西煤运、中煤集团、中国华电等8家大型企业,还有7家地方煤炭企业。而重组过程,也必然带来利益的调整、博弈,有时甚至是冲撞。有一种说法并不正确,山西的煤老板并不会淡出历史、退出舞台,而是要让他们从老板变成股东。有关官员这样表示。

安满的煤矿成为朔州市第一家完成兼并重组的企业。他从承包经营村煤矿起步,2004年和亲属凑钱将煤矿买了下来。兼并重组后,阳煤集团以70%控股,安满和原来的合伙人以30%入股。如今,他出任重组后的山西阳煤集团平朔安泰煤业公司监事会主席。同时,他拿出以前积累的资金,投入到养猪、建蔬菜大棚、建沼气站上。煤矿别人替我经营,我才能腾出手来养猪。安满感到知足。

在当地政府主导下,尽量降低利益整合所产生的震荡,并因此彰显出这一行动背后的决心和魄力。为啥出问题,问题在哪?山西省煤炭厅副厅长王学军追问煤矿老板和新入驻的国企负责人。此时,他率领的推进煤矿重组整合工作组正在召开协调会,朔州市的很多煤老板、进行重组的国企负责人坐到了一起。这个工作组由山西省煤炭厅、国资委、国土资源厅和省纪委派员组成。

一名李姓老板回答得有些含混。王学军希望不要吞吞吐吐究竟是谁的问题,一定要说清楚

再三动员之下,李老板干脆说道:合作就跟找对象一样,把这个人换换行不行?他所说的这个人是一家国有企业集团派出的矿长,没经同意,就进我办公室,并且,发现了这个矿长需要解决的小毛病,等到发现大毛病就晚了。

对此,国有企业的代表解释说,双方合作没有大问题,由于双方都在管材料,在交接中不太顺利。并且,双方在换采矿证、开董事会的问题上也意见不一。

另一个煤矿代表则表示,他们对养老院、学校进行了投入,在重组资产评估中没有考虑。对此,王学军说:投入了公益事业,当然不能作为资产。捐出去的慈善款,就不是你的了。

逐一分析煤矿整合遇到问题后,王学军用大势所趋,势不可挡来形容这一工作,并希望在政府引导、企业协商、利益共享的原则下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而在57岁的李玉宝眼里,目前进行的煤矿兼并重组来得太晚了。他说:这样的整合应该10年前就进行。如果10年前就由大型煤矿开采,对资源的破坏就不会这样严重了。而对于眼下进行的工作,他又觉得太快了。言语之间,矛盾心情一目了然。

年轻时,李玉宝修过路和水库,又在炼铁厂、化肥厂做过工。正是因为这样的吃苦经历,李玉宝在1983年开始担任乡镇煤矿的生产副矿长后,对煤矿发展格外用心。1991年全国煤炭行业不景气的时候,他跟乡镇领导商量:我来承包,不管盈亏,每年上交20万元。就这样,他挣了钱就投入煤矿,用于进一步扩大生产。结果,他投资兴建的芍药花煤矿因为达到了年产120万吨的规模,并且全部是现代化的综采设备,在此次全省性的兼并重组中,李玉宝的芍药花煤矿得以单独保留,而他经营的另一个煤矿——东湾沟煤矿由于年产煤只有30万吨,在此次整合中已确定与同煤集团合作。东湾沟重组了,我还有芍药花。对此,李玉宝感慨自己这些年不断扩大煤矿的举动具有先见之明

与很多只顾挣钱的煤老板不同,李玉宝舍得在煤矿上投入。仅芍药花煤矿就投资数亿元。同时,一矿包一村,在当地新农村建设上,他投入了400多万元。今年,山阴县集中供暖的用煤,全部由李玉宝提供。供暖要紧,不能挨冻,县里有多少钱,就给多少钱。李玉宝这种不讲价钱的态度赢得了很多人的称赞。

几经整合,山西小煤窑数量逐渐减少,但对于目前中小煤矿仍偏多的现实,李玉宝用中山装改西服来形容眼下的这场改革。同时,他认为,庄稼秋后才能收,兼并重组的效果要在两年之后才能显现。因此,未来两年内,都是山西经济因此受影响的阶段。

国企思路

在狂飙突进的兼并重组中,作为主体的大型企业又有怎样的想法和思路?

在山西省大同市,记者采访了同煤集团董事长吴永平。从2003年开始,同煤集团就在忻州、朔州、大同等地进行过兼并重组,当时,主要针对地方亏损的中小国有煤矿,共31座,同煤集团对其全面改造。过去年产煤10万吨到20万吨的小煤矿,全部被改造成年产60万吨到120万吨的水平。2007年,同煤集团又对10座煤矿进行了整合。2008年以来,在山西省政府推动下,同煤集团整合的脚步逐渐迈向了吕梁、运城、太原、临汾等地,从整合中尝到甜头的同煤集团认为这条路还要走下去,并且是非走不可

一旦签订协议,同煤集团就将具有硕士、本科学历的职工派往整合后的煤矿,解决过去中小煤矿人才短缺、管理薄弱等问题,并着眼于提高矿井的安全保障能力。同煤集团考虑最多的是科技创新和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吴永平说。

在山西的民营煤矿中,金海洋集团赫赫有名。今年5月末,中煤集团与这家民营企业签订了重组意向协议。今年828,中煤集团山西金海洋能源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中央企业参与重组民营企业,这在中煤集团是第一次。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杨剑说。

新组建的金海洋公司股份结构为中煤集团60%、山煤集团1.32%、金海洋集团38.68%。新董事会共有7名董事,4名来自中煤集团,3名来自金海洋集团。管理、技术、设备堪称山西一流,中煤集团看好金海洋的品牌,以及循环经济的亮点,还有民营企业的活力。作为中煤集团派来的党务干部,杨剑这样评价这次合作。

目前,由于很多中小煤矿的前身都是村、乡镇创办的集体煤矿,后来才逐渐由个人买下,因而,他们也承担了许多村民福利、公共设施的投入。对此,很多人担心,这些煤矿变身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后,可能会以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自主经营为由,不再承担这部分职能。针对这一情况,一些地方政府表示,将由企业上交一部分资金,或者由政府出面,对这些乡村投入问题进行解决。

在山西整体推进的煤矿兼并重组中,朔州市因起步早、进展快而备受瞩目。同时,今年上半年,朔州市保持了6%GDP增长速度,成为山西11个市中唯一实现增长的市。而在全国各省区市前三季度的GDP排行榜中,山西的GDP增长以0.5%位居倒数第一。虽然有舆论为这个结构调整中的倒数第一叫好,但对于很多山西人而言,总是希望相关经济数字再好看一点,至少不至于有垫底的尴尬。

按照山西省政府确定的目标,到2010年年底,全省矿井数量由原来的1500座减少到1000座左右。矿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年产90万吨,而且,全部实现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这一目标,似乎诠释着改善结构、提升水平的产业理想。有人用化蛹为蝶凤凰涅槃寄予希望。

重整河山待后生的决心,能否孕育出新一轮经济腾飞的力量?山西人似乎在等待着历史给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