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辟节能减排新途径纪实
“节能减排要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上下功夫,同时要发展生态农业、关注民生”。这是神木县委书记雷正西坚持的执政理念。图为神木县委书记雷正西(右一)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生产生活情况。
说起神木,了解神木情况的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目光。全国百强,免费教育,免费医疗……
神木县近年来以节能减排为抓手,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节能减排的新路,成为全省上下关注的焦点。
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神木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认识高度统一,县委书记雷正西更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节能减排是实现神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突破口,是打造‘民生、创新、民主、人文、生态’神木的保证”,用“绿色低碳”理念激活经济增长潜力,以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神木已成为全省的典范。
调整产业结构 低碳经济蓬勃发展
由于神木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以资源转化为特点的重化工业,加上近年来新上的煤化工等项目将陆续投产,能源消耗持续增加,节能减排压力很大。因此,以“绿色低碳”的理念为引导,调整产业结构是神木实现节能减排的首选。
兰炭是煤化工的重要分支之一,也称半焦,由神木煤低温干馏生产而成。广泛应用于铁合金、电石、化肥、有色金属冶炼等领域,是不可多得的动力燃料和催化剂,在高炉喷吹、生产炭化料和活性炭等领域均有较大潜在市场。
兰炭产业的兴起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神木及其周边地区,当地群众将本地的优质煤炭明火堆烧,浇水熄灭后生成的固体炭化物称为兰炭,后改用冶炼炉生产,焦油得以回收,但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现象严重,国家在关闭土炼焦时,把兰炭作为焦化行业,列入了淘汰取缔类。
神木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推进兰炭产业升级,进行新技术研发,开展试验示范,规划兰炭发展园区,引导小兰炭企业联合重组。先后投资50多亿元,形成60万吨规模以上节能、环保新型兰炭企业20多个,焦油集中收集,尾气回收利用,兰炭产品单耗大大下降,原煤深加工转化效率大幅度提高,年累计节能约能源24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60多万吨,废水零排放,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兰炭由过去的“落后产能”转变为“新型煤化工产业”。经过全县的努力,2008年兰炭产业成功进入国家产业目录,现在正根据神木兰炭产业发展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和兰炭产品国家标准。神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兰炭生产基地和兰炭工艺的研发试验基地。
目前,围绕兰炭,该区域已衍生出三大产业链条:兰炭—铁合金、电石、聚氯乙烯、高炉喷吹等;煤焦油—燃料油—氢质化加工等;兰炭煤气(尾气)—电力、甲醇、泡花碱(硅酸)、白灰、金属镁、生产生活供气。兰炭产业已成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除了对兰炭产业的转型升级,神木县以粗镁深加工为主的镁合金产业方兴未艾,金属镁行业兰炭尾气回收循环利用和蓄热式还原炉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电石企业以余热回收利用、炭材烘干等为主的节能升级改造正在进行,煤炭行业认真组织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淘汰、关闭资源回采率低、生产规模小的矿井56个(其中直接关闭22个,整合关闭34个)。将采空区剩余资源复采、大矿边角不可采煤炭资源整合到地方煤矿开采利用,制止采易弃难,采厚弃薄,坚持从实际出发选择开采方式,有条件的地区采用露天开采,避免了资源浪费。另
外,煤炭洗选加工业发展迅速,已建和在建的120万吨规模以上洗煤项目有40多个,水煤浆、洁净煤加工企业各一户,型煤企业2户,全县的清洁煤生产初具雏形。
神木还积极发展壮大非煤产业。县政府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见》(60条),支持机械加工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特色种养殖、文化旅游、仓储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8年的2.2:87.3:10.5调整为2009年的1.4:65.9:32.7,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计划在中鸡、解家堡两乡镇建设风力发电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测风等前期工作。百万亩长柄扁桃油料基地正在建设,生物质能源发展工作快速推进。
完善的制度为节能减排“护航”
要把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离不开完善的制度。2009年,神木县委、县政府在《神木县“十一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出台了《神木县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神木县节能减排专项奖励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神木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节能减排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工作有章可循。初步形成了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开展,整体推进的局面。
因为有完善的制度“保驾护航”,近年来神木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5年,该县万元GDP能耗为5.93吨标煤,在全省居前列。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神木实际,县上制定了“十一五”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2006年,该县万元GDP能耗为5.68吨标准煤,比2005年降低4.21%;2007年万元GDP能耗为5.416吨标准煤,比上年降低4.644%;2008年万元GDP能耗为5.136吨标准煤,2009年万元GDP能耗为4.887吨标准煤,比上年降低4.84%,全县节能目标完成进度超过“十一五”计划的87.02%。
2007年、2008年和2009年这3年,该县二氧化硫分别削减了4.6万吨、1.32万吨、3.2万吨,COD减排分别为2587吨、831吨、1004吨,全县空气质量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2009年该县规模以上企业能源消费量为701万吨标准煤,工业增加值能耗为7.703(吨标煤/万元),降幅达4.62%;
为了全面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确保全县万元GDP能耗降到4.744吨标准煤,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2055吨、49890.3吨以下,今年8月份以来,神木县及时制订了《神木县人民政府2010年后四个月节能减排工作预警调控方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后四个月全县节能减排工作的紧急通知》,采取县级领导包抓目标责任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节能工作、加快推进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加强联席会议等制度,严格落实部门责任,加强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工作等一系列措施,使神木县在经济高速增长中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
高瞻远瞩科学部署 “五个神木”绘就蓝图
通过神木县委、县政府的科学规划和各相关部门的认真实践,如今,神木的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逐步走上了正轨:神木锦界工业园区已被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神木县金泰镁业有限公司推荐为省级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有22个项目列入市循环经济规划。节能服务体系建设也已经启动。目前,该县有节能减排专业服务公司3个,节能减排咨询、合同能源管理对全县重点行业开展节能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神木培育了全省唯一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咨询服务公司——神木县晶元清洁发展有限公司。公司通过对节能减排项目的策划和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开发,全县已有6个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并实现了与国际碳买家签约。若这些项目在EB注册成功,每年可为企业争取碳减排资金近1200万欧元。全省可核查核证、且被国际上认可的18.1%的碳减排量集中在神木县。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神木已走在全省前列。
正因为神木“十一五”期间在发展低碳经济上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以神木县委、县政府在规划“十二五”发展时,更有信心。通过科学谋划、周密部署,近期县委、县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全力打造民生、创新、民主、人文、生态“五个神木”。
一是民生神木。以“包容性增长”的思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安居乐业的幸福神木为目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此夯实民生工程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建立“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四大民生专项基金,打造“全方位、多角度、高标准、广覆盖、可持续”的民生神木。
二是创新神木。引导社会各界从求稳和封闭的思想中走出来,主动融入呼包鄂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打造国家区域性发展高地。打好资源牌,通过组建集团公司,介入中、省大项目,争取新资源。加快提升以煤炭为源头的兰炭、电力、载能、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推进“材料加工”向“加工材料”转变。
三是民主神木。以重大决策由多数人说了算,满意不满意由老百姓说了算为民主创建目标,进一步做到面向社会和媒体公开党务、政务工作,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注重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力,干部提拔须经过多元提名、民主推荐和集体研究等环节,努力从制度上健全和完善用人机制。
四是人文神木。以建设“国家级文明县城”为目标,改善神木的文化、法制、市场、卫生、安全和交通环境。以环境影响人,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市民文明程度。继承和发扬杨家将文化孕育的人文精神,将神木独有的杨家将文化、陕北老区革命文化和陕蒙晋交界地带的独特地域文化相凝结,提炼现代神木人文精神。
五是生态神木。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继续实施好百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大面积推广长柄扁桃等沙生植物种植,发展生物质等新能源,加大毛乌素沙漠治理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低碳”经济结构。高度关注人居健康,塑造全新的生态神木。
当然,“五个神木”的实现是以健康而充满活力的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作为基础。我们相信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神木“绿色低碳”的理念将进一步激活经济增长的潜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神木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