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风采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员工之窗 > 员工风采
培训体会:牢记使命,做好“四力”的践行者
发布时间:2019-10-29 00:00:00     点击量:2353次    作者:管理员   分享到:


102614时许,我有幸聆听了一节由神木煤化工产业有限公司、公司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毛世强同志主讲的党课,他认为从事新闻宣传及搞文字的工作者,不仅要学习煤化工方面的知识,更应学习一些文学和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多学习,多思考,深入到实际和一线中去。

古语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只有多走现场,多看,巧问,脚底有了泥土,作品才会沾满泥土的芳香和生活气息。如“十一”节前产业公司搞的一个文艺汇演,其中一个诗歌朗诵节目,就让毛世强同志记忆犹新。这首诗是由东鑫垣的刘兆峰所写,他深入了一线,捕捉到了一线值得讴歌的一些典型,使得作品才更加的接地气,有份量。

走进现场要能判断,会选择,让我们的双眼能够看得见、看得清,看得远。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用“放大镜”“显微镜”去观察我们看到的事物,这样的报道才会有深邃的视野,才可以完成从素材到观点的升华。

多思,多想,让脑子动起来。延安时期,毛主席为《新中华报》的题词只有两字:多想。多年过去了,在新形势下,毛主席的要求依然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把自己的业务做好,而且还要善于思考、研究、总结。正如毛世强同志所讲述的,不管我们之前学的是什么专业,既然我们来到了这里,就应该多学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不要发表出一篇文章,让内行人看到,闹出笑话。我们车间的曹文龙主任在一次安全例会上就谈到,我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多看看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利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看待问题,去分析问题,把影响因素想全面,这样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思想性,有针对性,作品才会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多少人自生下来就运笔自如,要想下笔如有神、妙笔生花,就应该多动笔、多动手。不论是“脚力”上的深入,还是“眼力”上的观察、“脑力”上的思考,若“笔力”上的表达是零,一切皆是空谈。毛世强同志列举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表达晚霞与惊涛拍岸时的两个例子:登阁远眺,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美景尽收眼底,字数不多、意境优美,使表达更上了一层;“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惊涛拍岸这一动作描写的惟妙惟肖。只有平时的坚持不懈,多练习,多积累,仔细推敲,认真打磨,反复琢磨,做到字字斟酌,才能使得作品有灵气,有生活气息。

“四力”是做好新闻宣传报道的不二法门,“四力”缺少任何一力都是不可以的,它们是一根链条,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扣,它们是互相补充的。“四力”是一项系统而持久的工程,要持之以恒,在实践中学习,提升,努力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是董事长毛世强对所有通讯人员的殷切希望,一线是故事的源头,要深入一线,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表达,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及笔力,提升技能,练好本领。新时代新气象,唯有走下去,走进心里去,脚底的泥土才会多,笔下的故事才会多,心中的感情才会深。(罐区车间  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