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风采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员工之窗 > 员工风采
粽子情
发布时间:2017-05-25 00:00:00     点击量:2577次    作者:管理员   分享到:

马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

在陕北这个地方,过端午节有着许许多多的“讲究”。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奶奶总要早早的揪了艾叶,搓成一条粗粗的“辫子”,像极了那条垂在“水格灵灵”的陕北妹子纤腰上的大长麻花辫。她把这带着艾香的“麻花辫”挂在家里的门洞上,让它在自然的光阴里风干成一条细碎的“麻绳”,然后在夏天蚊子最多的时候熏蚊子。对于艾叶的这个功效,年幼的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怀疑过,那“艾叶辫子”燃烧在火盆里的滚滚浓烟难道真的有这么大的功效?所以一到烧艾叶的时候,我就蹲在那火盆旁,拿小棍扒拉着,我得看看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名堂。结果还没等我蹲多久,就被艾叶烧起来的滚滚浓烟呛跑了。我幼稚的想:那蚊子一定是被呛死的而不是被熏死的。我甚至觉得自己仿佛看到了那一只只飞来飞去的蚊子伸着细细的脖颈,如同我一样大声叫嚷着:“呛死啦!呛死啦……。”这时候的奶奶总会颠颠儿的跑出来,一边拽着我往屋门的方向走,一边怒吼着:“呛死干往回家走了么,呛死还门外等着上菜呢?”这是奶奶的口头禅,她总是会将疼爱与怒斥夹杂在一起,好像疼你疼得恨不得噙在嘴里、捧在手里,但是又不能把这份爱赤裸裸的表现在你的面前,好像说出来就假了,呵,这个地地道道的陕北女人。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就比如说是缠“五色花绳”。说是五色,其实有的时候也不一定,就看自己家有的花绳颜色了。这时候,心灵手巧的陕北妇女们总会把自己平时绣花、绣鞋垫的花绳线拿出来,抹起裤腿,露出白生生的小腿,像捻纳鞋底的麻绳一样把这五色或者多色的花绳捻起来,捻到它们每根绳如胶似漆的“抱”起来为止。捻好的五色花绳漂亮极了,奶奶会把我们兄弟姊妹几个招呼过来,给我们每个人的手腕,脚腕都带上这花绳。据奶奶说:带着这绳夏天可防蚊虫叮咬,可是每年的夏天我还是会被叮的满头包。小孩子的新鲜劲总是过得很快,要不了一会儿我们几个就会忍不住的揪这根绳子试试看它结不结实,或者一根一根的挑起来看它到底有几种颜色,最后干脆剪了。这时候奶奶总会摆出一副神秘兮兮的模样告诫我们:“这花绳是有灵性的,是天上的五色龙,你要是偷偷的剪了,龙就会变成蛇缠在你身上的,必须要等着端午过后的第一场雨你才可以剪呢!”哈,这么神奇?我愈发的兴趣更浓了,没事的时候就盯着手腕上的五色绳看,想着这家伙可别趁着我睡觉的时候变成蛇啊?这样我就看不着你咋变得了?最终,还没等到它变成龙的那一天,就在我一天到晚的疯跑玩耍中“夭折”了。

终于到了端午节的重头戏——粽子。陕北人包粽子总是简单的糯米加红枣的包法,亦如陕北汉子的品格一样,红是红,白是白。我是直到在外地上大学的时候才知道原来粽子还有那么多种类。什么“肉粽”、“蜜粽”、“水果粽”等等之类子。尝过之后还是觉得最简单最原始的味道才是最香甜的。小的时候包粽子,好像就成了邻里之间的聚会,每到谁家开始包粽子了,左邻右舍的都来帮忙,几个女人围坐在一个装满糯米和红枣的大盆旁边,一边大声的说笑着,一边手脚麻利的包着粽子。几片小小的艾叶,两颗红枣,一大把糯米,就在她们手心中开了花。不一会儿的功夫,满满的一大盆粽子就包好了。此时此刻的奶奶总要热情的去招呼这些帮忙的邻居,把先煮熟的粽子让我和弟弟这几个小“跑腿的”给左邻右舍送过去。然后再在自己家亲点着满满一锅粽子说:“这二十个给她姑奶奶家,这十五个给她二妈家,这十个…….。”“奶奶,我还没吃呢!”我急切的掂着脚尖眼巴巴的瞅着她锅里的粽子说。这时候的奶奶就像刚想起来似的,笑呵呵的给我剥一个让我尝尝,这粽子吃到口可真不容易呢!

现在,我们过端午节已经不熏艾叶,更不绑五色花绳了。想吃粽子又何必苦心巴巴的去费人费力的去包一回,出门口超市就有的卖。可是每每想起小时候的端午,还是觉得那时候的端午过得可真有趣。那时候的粽子可真甜,甜到人的心里。有的时候,我也在想,我们怀念的也许并不是那小时候的粽子,而是专属于那时候才有的粽子情。(陶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