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与燃气信息交流会日前在兰州市举行,有关油气分析专家认为,下半年我国油品需求将会出现恢复性增长,但由于我国炼油能力已经出现过剩现象,当前的油品供过于求局面仍将持续。而炼厂液化石油气产量增加、天然气和替代燃料将继续挤压液化石油气进口市场,使其下半年进口增长势头减弱。
上半年国内油品需求下降但下半年将恢复增长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信息部高级工程师田春荣认为,全球性经济萧条导致中国工业生产下降,燃料需求缩减,上半年国内主要油品表观消费量下降2%。不过,连续两个季度的需求萎缩在二季度扭转,除投资刺激经济的政策奏效外,涨价预期下的囤积库存也是其中原因。
经济增长的动力燃料柴油受经济滑坡冲击最严重,上半年表观消费量下降达8%,主要反映在货物运输减少和工矿停产造成燃料消费萎缩,燃料油需求下降3%。
在汽车市场振兴政策鼓励下,汽车销量大增,驾车出行和短途旅游促使汽油消费需求上升,上半年升幅为8%。此外,国内航空运输业受经济滑坡影响较小,航空煤油需求上升4%。国内经济在上半年增长7.1%后,下半年增幅可能达到9%,投资拉动需求和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将使油品需求出现恢复性增长。
汽车保有量增加、工矿企业复工以及建筑施工和交通运输用油增多,将使2009年四季度我国油品需求增长明显加快。
据预测,2009年我国油品消费量将达到3.81亿吨,比上年增长0.5%,其中汽油消费量为6420万吨,煤油消费量为1340万吨,柴油消费量为1.34亿吨,燃料油消费量为3080万吨,液化石油气消费量为2300万吨。200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预计为88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1%。
拉动下半年我国石油需求增长的还有来自对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的预期。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高级分析师张连碧从油价影响因素和技术因素角度进行大胆分析认为,2009年12月中下旬,国际石油市场油价运动的主旋律为反弹上涨,波动区间在每桶57美元至90美元,随后至2011年2月或4月,油价运动以高位横盘整理为主,波动区间维持在每桶57美元至100美元。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油价可能有一波大涨,会重新测试150美元的支持位,冲击200美元的可能性不排除。若市场环境出现大的变化,如美军在中东采取军事行动或美元遭到毁灭性的抛售等极端情况,不排除在2010年油价冲击200美元的可能性。
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将使油品供过于求局面持续
就在油品需求滑坡的时候,几年来国内大规模新建和扩建炼油能力一部分已经投入运转,如惠州(1200万吨/年)和福建(800万吨/年),还有的即将建成投产,如新疆独山子(400万吨/年)。今明两年国内建成投产的新增炼油能力估计可达5500多万吨/年,油品需求下降造成炼油能力过剩,可能迫使一些后续新建和扩建项目推迟投产。
2009年成品油需求在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后在二季度触底回升,以及4月至6月成品油几次调高价格前的市场预期驱使下游经销商囤积库存,使国内原油加工量接连创纪录高点。
炼油毛利改善和新增炼油能力投产的形势下,几大公司角逐国内成品油销售将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目前成品油供过于求的局面很可能在今后几个月持续下去。
据分析,国内油品下游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争相扩充炼油能力,角逐油品市场,中化也将参与竞争。
据统计,2009年至2012年,我国新建和扩建炼油厂分别为6家和12家,目前还有9个待批炼油厂项目。预定在2011年至2015年,我国新增炼油能力估计可达1.35亿吨,新建和扩建能力60%分布在华南和华东地区。
上半年石油净进口量下降但燃气进口猛增
炼油能力扩大和炼厂加工量提高的结果是原油净进口量增加,而成品油净进口量减少。石油净进口量在连续两个季度滑坡后,二季度在原油进口上升的支撑下猛增到历史最高水平,但上半年净进口量同比仍减少2%,反映了经济滑坡影响下的需求下降。
成品油净进口量比去年北京奥运会前的同期水平锐减30%,国内需求缩减,市场供过于求,炼油厂寻求出口市场消化过剩成品油。
液化石油气市场在结束过去一年半的萎缩,在价格大幅降低的帮助下于二季度恢复增长,进口气重新回到民用市场,上半年进口量达240万吨,比一年前跃升90%,但价格上涨和国产气增产可能使下半年进口增长势头减弱。
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增长接近三分之一,预计全年进口量将超过400万吨(55亿立方米)。
2001年至200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14.4%。据预计,2006年至2010年年均增长15.9%,2011年至2015年年均增长10%,2016年至2020年年均增长5%,201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预计为1000亿立方米,2015年预计为1600亿立方米,2020年预计为2050亿立方米。
炼厂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替代燃料继续挤压进口气
成品油提价使炼油毛利大为改善,上半年在炼厂加工量增长1.5%的同时,汽油产量上升14%,但柴油产量低于一年前,反映了经济滑坡给工业燃料需求带来的冲击。液化石油气产量4%的增长幅度只是略高于原油加工量增幅,为满足车用燃料需求而增产汽油限制了液化气产量的增长,且在成品油接连涨价后,汽柴油利润也好于液化石油气。
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将使液化石油气产量继续保持增长,但增产汽油和工业燃料需求恢复增长后增产柴油的需要,将有助于减轻炼厂液化石油气对进口气市场的压力。
对进口液化石油气市场的压力还将来自天然气及其他替代燃料,即2009后期和2010年竣工通气的川气东送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以及液化天然气项目。下半年液化石油气需求恢复增长给进口气市场带来机会,但价格上涨将使下半年进口量低于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