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广州亚运会期间,东莞市除关停治污无望的企业外,还将争取实施“国Ⅳ”标准,供应“粤Ⅳ”成品油,同时对黄标车实行强制报废、区域限行等政策。这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珠三角大气污染整治暨2010年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部分污染企业将关停
为了保障亚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在明年9月30日前,珠三角各市必须淘汰立窑工艺水泥厂、垂直引上普通平板玻璃生产线和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等落后产能。在明年年底前,淘汰所有4蒸吨以下(含4蒸吨/时)、使用8年以上的10蒸吨以下的燃煤、燃重油和燃木材工业锅炉。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在2102年底前建成烟气脱硫工程。
东莞市的做法是,在亚运期间,全市不能按时完成脱硫任务的电厂,未按要求进行油气回收的加油站、油库和油罐车,以及未能按要求完成整改的电子、印刷、家具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的企业,将坚决责令停产、停业。
目前东莞市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已完成两家加油站整治试点,预计明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务。
争取供应“粤Ⅳ”油
近期,省政府近期已向国务院提出珠三角新车提前执行机动车第4阶段排放标准的申请,珠三角各城市将力争明年起实施国家第4阶段排放标准,不符合标准的汽车将不予办理登记手续。
目前,东莞市已实行“国Ⅲ”排放准入制度,完成“粤Ⅲ”油品供应。“国Ⅳ”标准采用后,机动车尾气排放将在满足“国Ⅲ”标准基础上,再进一步降低30%—50%的污染物才能达标。
东莞将争取从明年开始逐步供应“粤Ⅳ”车用成品油。“粤Ⅳ”油在纯度上更高,铅、硫含量更少,与采用“国Ⅱ”油品相比,实施“粤Ⅳ”车用成品油标准后,机动车的CO、HC、NOX和PM排放量将分别降低21.85%、20.08%、7.42%和17.05%。
黄标车将区域限行
作为亚运会协办城市,东莞将承办亚运会的举重比赛,与深圳、佛山均是亚运空气质量控制重点城市。
东莞市与广州、佛山、汕尾等市将尽早在本地亚运场馆周围布设监测点位,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模拟监测演练,加强预警、应急监测机制和体系建设,并于今年12月15日前将本地详细监测方案上报省环境监测中心。
亚运期间,市环保局还将与交通部门联合行动,划分黄标车限行区域,限行区域主要集中在举重比赛场馆周围和市行政中心附近路段。
目前,全市有6000余辆客运车未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而被贴上黄标。明年年中,环保部门将联合交通、交警部门,推动黄标公交车提前淘汰,分步骤强制报废那些刚修完又冒黑烟的问题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