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投入大笔资金用于建设新的炼油产能,诸多业内人士由此猜测中国是否有可能摇身一变成为主要的柴油出口国。
而问题的答案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政府在限制银行放贷以及为经济降温方面的行动。最近几年,中国经济一直是推动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动力。
油气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的分析师Sushant Gupta表示,如果2011年至2015年间中国柴油需求年均增速能达到7%的预期水平,那么其他主要柴油出口国对来自中国的出口竞争担忧未免过早。
Gupta表示,长期来看,中国要么仍保持柴油净出口小国地位,要么会实现柴油进出口平衡。
中国央行本月早些时候上调了多数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专家们预计中国今年还会推出更多紧缩措施,这将导致国内建筑及运输行业的柴油消费下降,从而促使炼油企业将多余的柴油出口至海外。
中国新增炼油产能规模引人注目,去年中国新上线的炼油装置日原油处理能力达到80万桶。
国家能源局(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表示,今年中国至少会增加2,0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合每日40万桶。
分析师们表示,尽管中国在综合炼油设备方面的投资令其有能力生产用于出口的高质量柴油,但中国主要还是致力于生产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柴油产品。
FACTS Global Energy董事总经理Kang Wu表示,中国从未想过要成为柴油出口大国,如果中国碰巧成为柴油出口大国,那么也是国内生产过剩、产能建设过剩及需求不足的结果。
中国国家统计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柴油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41亿吨,而柴油出口量仅为450万吨,而且其中多数仅出口至越南、新加坡和香港。
Wu表示,2010年中国柴油出口量可能为500万-1,000万吨,不过相比亚洲其他主要出口国及地区而言,这一水平依然微不足道。
举例来看,2009年韩国柴油出口量超过1,680万吨,台湾和日本的柴油出口量估计分别为1,100万吨和1,200万吨左右。
此外,中国柴油的特殊含硫量标准也是其出口量不高的原因之一。中国炼油企业为国内用户生产的多数柴油的含硫量可能不符合国外用户的标准。
据称,中国已表达了向海外出口油品的意向。中国政府去年授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 0857.HK, 简称:中国石油股份)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Singapore Petroleum Company)的多数股权。新加坡石油公司在新加坡拥有约22万平方米(约合18.5万吨存储能力)的柴油及汽油仓储租赁面积。
Energy Security Analysis Inc.分析师Vivek Mathur表示,尽管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将限制中国的柴油出口,但是鉴于日本等亚洲出口导向型炼油国开工率下降,中国炼油企业希望在亚洲石油贸易中分得一杯羹的想法也是合情合理的。
Mathur说,考虑到东南亚主要国家柴油需求的增长以及亚洲地区不久会调整柴油含硫量标准等因素,中国综合性炼油企业未来在满足国内外柴油市场需求方面将处于强有力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