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某地炼企业的副总,张军主要负责公司的原料采购,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他在俄罗斯、日韩等地构建了一张巨大的燃料油采购网,然而现在,他在原料采购中遭遇了一个强大的对手——中石化。
“中石化打算在山东扩大进口燃料油的经营规模,并通过逐步买断进口、买断当地销售的经营方式,取得山东市场的经营主导权。”张军哀叹道,“不论从哪方面讲,我们都不能和中石化匹敌。多了这样一个对手,(企业)未来的经营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
在东方油气网副总经理钟健看来,中石化此举是一石二鸟——既可以从原料供应环节遏制竞争对手山东地炼的扩张,更可以抢食国内成品油市场中最后的大蛋糕——燃料油市场份额,从销售环节进一步挤压地炼的生存空间。
配合这一计划的是,3月10日,中石化宣布成立北京燃料油销售总公司(简称“燃料油公司”),统筹五省三市——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上海市,舟山市以及天津市的燃料油销售工作,而此前这些地区的燃料油业务是附属于省级成品油公司旗下的。
“燃料油过去是地炼的天下,然而随着成品油价格的高企,它的市场正在迅速扩大。据悉,中石化今年燃料油销售计划是全年1450万吨,这大约占全国消费总量的40%。”钟健说。
由于燃料油销售有着近2000元/吨的利润空间和3000万吨/年的消费量,这意味着,中石化将获得这个600亿元大蛋糕的最大市场份额。
不过,也有中石化内部人士表示,中石化此举更看重的是保税油等出口业务。
抢食“粗粮”
燃料油是指原油经蒸馏后残留的黑色粘稠残余物,主要用作蒸汽炉及各种加热炉的燃料,或作为大型慢速柴油燃料及各种工业燃料。2000年后,我国燃料油消费量保持在3000--4000万吨/年,其中近50%以上依靠进口,主要来源于俄罗斯、日韩等国。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中石化成立燃料油公司之举,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上述五省三市是国内主要的燃料油消费市场。“过去由于装置、工艺等多方面原因,这些地区的燃料油主要由地炼供应;然而随着成品油价格不断上涨,加工、调和燃料油,最终以成品油销售的经营模式,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大。这对急于巩固、扩大成品油市场份额的中石化来说,是不能忍受的。”张军说。
正是鉴于此,中石化决心突进这个市场,抢食“粗粮”。据了解,中石化打算首先从山东入手,来撬动整个市场——山东是我国燃料油进口量最大的地区,大批地炼企业正是通过进口燃料油的方式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