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公司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公司新闻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变可能性较小
发布时间:2010-03-25 15:54:41     点击量:31次    作者:管理员   分享到:

近日来,纽约基准原油价格已经攀升到81美元上方的价位,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也趁势将国内的成品油批发价推高。恰逢此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总经理陈立国建议“缩短现行机制规定的调价间隔时间至10天”。而早在2月份,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周凤起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将调价周期缩短到15天比较合适”。由此可见,业者对定价机制充满了揣测,调整就成了关注的焦点话题。

虽说成品油定价市场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原油超过80美元以后国家是补贴消费群体?还是补贴炼厂?在还没有最终的补贴方案之前,国家对成品油的定价机制很难作出改变。若此时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缩短到10或者15天,那么在后期的高油价下,调价必然会更加频繁,这与去年下发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中,“当原油高过80美元以后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当原油高过130美元时,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相违背。所以,近期国内成品油的定价机制改变的可能性较小。

那么,在现行的定价机制下,政府部门是否会调整成品油零售价格呢?据卓创资讯监测的数据显示,截止317日,三地原油变化率已涨至2.93%,若后期三地原油均价能保持在当前的78美元的价位,三地移动变化率将可以达到+4%调价条件,而在当前四个多月未调零售价的情况下,若达到了调价条件,国家发改委将很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汽柴油价格。

换个角度来看,若国际原油价格逆转向下,即使后面10天的三地均价只跌1美元,那也很难达到4%的调价线,国家发改委便难以调整汽柴油价格。但是即使是零售价格不调整,国内成品油批发价格也会受到需求缓慢好转和两大集团的推涨心理的带动,而呈现缓慢上行的局面。

综合分析来看,国家发改委的定价机制很难做出调整,但短期欧元区债务危机缓解,欧元兑美元反弹将会支撑国际油价,同时,经济面好转和汽油需求增加也将推动油价的走高,国内的成品油批发价将会呈现出上涨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