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公司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公司新闻
煤价受压
发布时间:2010-12-03 09:56:02     点击量:26次    作者:管理员   分享到:

动力煤价格在持续上涨九周之后,首度出现回调。

121日公布的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为794/吨,环比上期小幅下调了2/吨。

数位受访人士判断,这一轮煤价的疯涨应该已至尾声,价格回调背后有供求趋平衡的市场作用,也有政府严控物价上涨的有形之手在推动。

有受访分析人士指,就在11月末,国家发改委在一场非例行的部分省市煤炭生产工作座谈会上,针对煤价上涨过快,再度提醒产煤大省和大型产煤央企要自律,不得限制煤炭出省,稳定市场价格。看得到的是,近期中煤集团、神华集团对电煤月度挂牌价的调整更趋谨慎。该人士说。

某省负责煤炭协调的官员也分析,在中央下重手严控物价的大背景下,产煤大省、央企们习惯性的年末限产应该会有所节制,会议之后,对限产顾虑打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炭贸易商们等中间环节的心理预期

有形之手

发改委推动运行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在10月运行之初,便恰逢煤价疯涨。指数选取的参照煤种5500大卡的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从9月末的720/吨左右,大幅上涨至11月末的最高位796/吨,涨幅超过10%

该指数的分析专家之一的李学刚说,通过对环渤海6个港口交易价格的采集结果看,沿海地区动力煤的供求关系改善明显,虽然各个品种的交易价格仍然涨跌互见,但是下降成为主流。黄骅港市场动力煤交易价格的降幅最大,曹妃甸港次之。他说。

李学刚认为,动力煤上涨动力已经迅速衰竭,本周指数的回调可能意味着这一轮动力煤的价格上涨已经结束,虽然这次价格回调的幅度并不大。

前述某省负责煤炭协调的官员提示,煤价下跌之前,政府已经数次警示煤价上涨过快。

11月末,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稳定物价的16条措施,其中第五条就明确要求要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确保春季能源供应,主产区政府不得干预煤炭外运,煤电双方要衔接好2011年度电煤供需合同,煤炭行业要加强自律,保持价格稳定。

大原则确定之前,发改委已经数次表明稳定煤价的意图。发改委价格司11月曾在一场座谈会上对煤炭企业口头警告,11月末的部分省市煤炭工作会议上又再度提及上述问题。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煤炭分析师李廷说,11月末的部分省市煤炭工作座谈会并非常规的例行会议,选择在这一时间点召开,主要考虑到前段时间煤价的大幅上涨,电力企业成本压力加大亦要求上调电价减压,发改委实则面临两难选择。

李廷分析,会议无非期望达成三个目的,要求产区和大型央企稳定煤炭生产,平衡好安全生产和稳定供应的关系;要求产区和大型央企承担起稳定价格的重任;避免在即将开始的年度合同煤定价中大幅调高价格。

在市场脆弱之时,中煤集团、神华集团这样的大型央企保持报价的稳定,对于稳定市场预期非常有用。他说。

不过前述某省煤炭协调官员则认为,中煤、神华两家央企仅仅控制着5亿作用的煤炭产销量,相对30多亿的全国产量,央企对价格的实际控制力相对有限,不过,稳定产量的预期,可能会影响到贸易商和终端的心理预期。

考虑到全年生产任务已经完成,每年年末大型煤企和产煤大省一般都会习惯性限产。不过,在今年政府数次发文稳物价的背景下,年末限产的幅度和范围可能会有所节制。

上述官员分析,虽然近日有消息说发改委价格司要求重点合同煤不得以任何形式加价,但煤电双方的实际谈判议价过程,政府难以干预,估计年度合同煤价格的涨幅会有所节制,应该能控制在5%左右。

供求平稳

受访分析人士都指出,煤价回调虽然与政府近期的系列行政调控有关系,但煤价自身也有回调动力。前述官员指,实际的供求并不支撑煤价1011月份煤价的这一轮暴涨,市场实际并不缺煤。

太原铁路局负责电煤货源组织的一位人士122日也表示,市场确实在8月之后开始有了明显好转,货源很充足,截至目前大同附近还没有看到车货协调不了的情况。他接触到的情况是,金融危机爆发后退出市场的一些贸易商们近两个月再度入市,由于缺乏畅通的合作,这部分人找煤比较辛苦,一直在行业内的贸易商们买煤都没有问题,只是看当前价格能否接受。

曾经在中煤集团任职的北京长贸咨询公司总经理黄腾估计全年的原煤产量大约32.48亿吨左右,加上进口煤,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更重要的是,今年进口的1亿多吨煤实际为国内煤腾挪出1亿吨的运输能力,黄腾说,这对仍然受着运输瓶颈制约的中国煤炭市场影响不小。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近日更对新华社表示,受煤炭供应能力继续保持增加,进口量居高不下及运输瓶颈制约减弱等因素影响,今年后两个月和明年中国煤炭市场总体上仍将保持供求平衡、相对宽松、结构性过剩与紧张并存的态势,但过剩问题将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