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高油价时代更加灵活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业内人士建议,以更加市场化的取向来逐步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并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以降低因油价大起大落而导致的不良影响。及时推出新的定价机制,可以更加及时反映市场原油价格变化,避免供应流通环节囤积居奇,维持正常有序的成品油供应秩序。
——成品油或告别低价时代
自20日起,发改委今年以来第二次上调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限价,汽柴油价格均上调600元/吨,多地油价破八,成品油价“8元时代”宣告来临。此次油价上调,引发各方不同反应。
分析师介绍说,对主营炼厂和广大地方炼厂来说,这次成品油价格大幅上调,无疑能极大改善炼厂的炼油盈利,炼厂有望实现盈亏平衡。这次调价后,山东地炼93#汽油出厂均价9473元/吨,上涨200多元/吨;柴油均价8573元/吨,上涨100多元/吨。此前因炼油亏损严重,曾有京博石化、晨曦石化及高青宏远等山东地方炼厂在检修结束之后推迟开工,而近日在调价利好之下已逐步恢复生产。
炼厂经营状态的改善,有利于缓解市场供应。进入3月份,国际油价持续高涨、国内成品油价格却“按兵不动”,让石化双雄旗下多家炼厂和地方民营炼厂陷入不同程度的亏损。春耕在即,柴油需求即将迎来需求旺季。分析师认为,此次调整,将改善炼油环节盈利情况,有利于提高炼厂积极性,可缓解市场供应,避免“柴油荒”的出现,有利于保障春耕、基建用油。
在上游利好同时,也导致下游行业成本的上升。其中,私家车主反映较为强烈。现在居民家庭拥有轿车数量激增,出行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山东淄博54岁的私家车主王立平说:“我的车一年大约跑2万公里,调价后至少多花1000多元。过几天,我准备改烧天然气,这样可以降低一下成本。”开东风小康的出租车主周国同告诉记者:“这几年出租车不好跑,我现在一年才跑5万公里,平均一天就150多公里,百公里得耗8个油。调价后百公里要多花4元多,一年多支出2000多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当前农机的普及,农民担心油价太高会影响到自己的收入。正在山东滨州送货的农机手石方刚说:“我一台联合收割机去年作业了1200亩,每亩用油20元,除去人工费、维修费等其他费用,一季净赚3万多元。现在柴油价格一涨,我最少要损失2000多元,等于白白地多顾了一个人。高青县黑里寨镇农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崔成新说,现在合作社有5名社员,拥有各类收割机、拖拉机8台,一年下来因柴油涨价要多支出5000多元,这对农机手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也延长收回投入成本的时间。油价上调对物流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包括农产品运输成本的提升,这部分成本最终将反映在消费终端,对物价起到推升作用。
——现行定价机制多弊端
按照现行发改委2009年制定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由原油价格和合理的加工利润等构成,原油价格参照国际市场,当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成品油零售企业可在不超过政府规定的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的前提下,自主制定具体零售价格。
但这一定价机制引起业内质疑。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计价公式并没有公布所有的参数。比如,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参考的国际市场原油市场到底是哪一个(布伦特、迪拜、辛塔)?国内原油的加工利润率是多少?合理的加工利润到底是多少?这些参数全都是不透明的。在这一价格机制下,成品油价格的调整面临“涨快跌慢、涨多跌少”的指责。
而且,现行机制调价周期长易被钻空子。分析师说,事实表明这次贸易商赌涨成功,赚取了高额价差。发改委表示,截至目前,连续22个工作日三地原油变化率已经突破10%,按照公式应该每吨上涨700元,但考虑到社会承受能力,降低了调价幅度。其实,在2月24日,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成品油价就已符合调价要求。因为这次成品油调价预期发酵时间较长,从2月下旬市场上调价预期就比较浓厚,而很多贸易商从那时就开始囤货,到3月上旬很多贸易商进货操作已经基本完成,然后囤油惜售,静待发改委涨价消息发布。
“调价前,国内汽柴油价格特别是中石油、中石化的批发价推涨幅度并不是很大,贸易商之前进货价格低。而这次上调600元,幅度很大,之前囤油的贸易商无疑是赌涨成功,可以赚取高价差。”分析师说。一位不愿具名的济南民营加油站老板说,因为涨价条件都具备了,但当时因开全国人代会没涨,就猜肯定过了人代会要涨,放的时间有点长了,有一些储存能力的都储存了不少。
——新机制应搞好政策配套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屡次错失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良机。而随着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的提高,及成品油高油价时代的来临,改革刻不容缘。大家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遵循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形成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价格形成机制。中国石油大学博士郭庆方认为,当前国际低油价时代已经结束,高油价将是主流。我国成品油与国际接轨主要是进行制度改革,从政府定价转变为市场调节。原油与国际接轨,成品油也要跟上,改革应该是产业链上下一体化改革。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应缩短调价周期,改进调价操作方式,提高机制运行透明度。
据了解,新方案主要是围绕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以及调整挂靠油种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在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方案中,目前讨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当原油价格在130美元/桶以下时,那么国家有可能会把成品油的定价权交给三大石油公司。这也意味着,这套定价机制将从原先的审批制向备案制过渡。对于石油企业来说,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必然,因此,自主定价只会进一步助推高油价。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国内成品油价不能只是简单地和国际接轨,不能频繁地根据国际油价走势调整油价。应考虑推出一个灵活而有弹性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及油价走高时相关困难群体能够获得适当补贴的配套机制。
二是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完善补贴措施。当前看来,如果成品油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国内成品油价格必然上升。因此,对农业、运输业等行业的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也引人关注。如,山东高青县黑里寨镇农发农机专业合作社崔成新建议,不要把柴油涨价的差价直补给农民,而是要直接补贴到机械上。这是因为,只是简单地补给农民,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作为拥有作业机械的农机手得不到任何好处。农田作业机械可凭手续齐全的行驶证、作业证,依据三夏、三秋作业时间和作业面积,领取油价补贴;对运输机械可依据行驶证和机械动力进行补贴。
三是建立高油价政策下的节油政策,鼓励节油技术推广。当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56%,而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尚需一个较长的过程,石油消费长期保持高速增长难以为继。针对我国多煤少油贫气的现实,加上国际石油来之不易,山东万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宫志利认为,政府应大力推广应用高效节能技术。政府采取高油价政策,虽然这会推高CPI,但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国家可以对低收入群体给予补贴。在当前一次能源过度消耗的情况下,先进节油技术的推广显得同样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