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公司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公司新闻
成品油“价格战”再显定价机制的尴尬
发布时间:2012-04-16 16:16:59     点击量:36次    作者:管理员   分享到:

近期,京津地区部分加油站的成品油价格纷纷下调,华东、华南市场也出现较大规模的成品油降价促销现象,部分加油站的汽油价格甚至比调价之前更便宜。据报道,民营加油站是本次价格战的主要推手,在其带动下,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部分加油站也加入降价促销行列。

成品油市场的价格战时而爆发,且大多爆发于油价大幅上调之后。2009630,成品油价格每吨大幅上调600,仅过了几天,市场上的降价促销战便硝烟弥漫,实际零售价下跌幅度最多达500/,几乎抵消了几天前的油价涨幅。

今年320,成品油价再次大涨600/,油价正式步入“8元时代”,消费者为此叫苦不迭。但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说法,根据成品油定价机制,此次成品油价本应每吨上调700元左右,因考虑到社会承受能力才降低了调价幅度。

仅仅过了十几天,成品油市场的价格战再次狼烟四起,回头看320日油价大幅上调,其尴尬和讽刺意味显而易见——近期国际油价并无太大波动,如果国内油价没有上调到位,市场该闹油荒才是,为何反而到处都打起了降价促销战?油价是否合理,官方说了不算,市场才是最真实、最客观的验证者,市场的反应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内油价不是没有上调到位,而是调过了头。说得严重一点,市场上的价格战无异于给了成品油定价机制一记耳光。

包括官方在内,很多人都认为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有问题,比如22个工作日太长以及所参考的国际油价不合理。实际上,现行定价机制的最大问题在于所依据的基准油价虚高。众所周知,现行定价机制确立于2008年底,当时国际油价很低,国内油价虚高,换言之,当初定价机制建立在国内虚高油价的基础上。既然初始的基准油价虚高,那么后来无论定价机制如何运转,油价或涨或跌,国内成品油政府定价都难免虚高。

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按照定价机制成品油价尚未上调到位,而市场上却会出现降价促销的价格战。可以说,每一次成品油价格战都将定价机制推向尴尬境地,让其不合理性暴露无遗。

成品油价格战对于消费者当然是一件好事,但要看到,在不合理的定价机制之下,这种价格战掀不起多大浪潮,也难以持续。更让人担忧的是,据报道,为了更多地赚取成品油零售利润,中石油、中石化去年减少了成品油对外批发量,同时大量扩张自营加油站数量,将更多成品油直接供给旗下的加油站。而且,两大巨头的年报都显示,今年将进一步减少成品油批发,增加自身零售的比重。

可以想象,当石油巨头自营加油站完全控制了成品油零售市场,当从原油开采、进口、炼化到成品油批发、零售都被石油巨头江山一统”,形成牢不可破的垄断堡垒,那么无论成品油库存有多么充足,无论政府定价多么虚高,无论加油站的利润有多么丰厚,恐怕都不会出现降价促销的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