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石油石化网消息称,一部综合性和基础性的法律《能源法》即将出台,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奠定基础和确定方向。
鉴于我国目前已制定了《煤炭法》和《节约能源法》等能源单行或者专门法律,《能源法》应如何定位?《能源法》对当前的能源战略及行业发展会有哪些影响?记者日前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教授常纪文博士。
常纪文表示,2007年12月3日,国家能源办正式对外公布《能源法》(征求意见稿)至今,有关制定我国《能源法》的研究和讨论一直在进行。2013年,《能源法》被正式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目前,“新常态”已悄然成为宏观经济的新背景。因此,我国将出台的《能源法》更加注重能源结构调整和总量控制。
常纪文指出,因为《能源法》几乎无所不包,所以不可避免地难以对各种情况做出周全的规定。现在,有种呼声是废掉现有能源单行法律和专门法律,把《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的条文全部归入《能源法》中,使《能源法》成为一部中国的能源法典。
从长远来看,常纪文比较赞同这种声音。但从目前专家的讨论来看,出台一部能源基本法的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是当前的条件尚未成熟,所以最终出台的很可能是一部综合性的基础法律。
常纪文同时指出,《能源法》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中国的能源及其可持续性问题非常严峻。2020年,我国要比2005年降低40%~4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届时将产生约120亿吨的二氧化碳,超过美欧日的排放量(约80亿吨),能源环境将会是一盘很难下的棋。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第一是一次能源结构要调整,从原来的以煤为主,转为增加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量;第二是要调动更多人来参与节能减排、能源供应;第三则是充分发挥清洁能源的作用,从原先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向分布式、楼宇节能的方向行走。
《能源法》出台后,常纪文认为可以对水电、煤炭、核电、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比例结构和相关产业政策做出清晰的规定。如,2030年,我国的清洁能源比例可以达到20%。这样,可以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预测能源结构是《能源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去年做过的一个预测表明:未来50年仍然是以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要消费能源的50年,核电和水电所占的比重仍然不高,只是能源消费结构的补充。这一预测结果与壳牌公司的相关预测是相符的。
重视能源结构调整,意味着要加强对煤炭和石油的清洁化利用,有效控制和减少污染。我国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目前已取得突破,如超低排放技术在火电厂的应用,使煤炭通过高效燃烧达到污染物和碳的超低排放,当然技术成本还比较高。
《能源法》中有涉及能源技术开发的相关章节,鼓励能源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但是,能源技术革新对传统的能源结构会产生很大冲击,比如,用煤制石油和天然气。北京的神雾集团提出如果用我国的煤炭来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完全可以不进口油和气。目前,相关技术已经实现,但要全面推广还将有争议。
目前,国际上提出中国的煤和石油消费过多,引起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此前,我国向联合国提交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倒逼能源企业提高能效、节能减排,而节能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通过煤炭总量控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7月初,国家出台了重点城市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现在石油也开始进行总量控制。常纪文认为,化石能源都应有消费总量控制,促使企业开展能源清洁和高效利用,这有利于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
现在,由于城市的家庭以天然气代替了煤炭的使用,北京市的农村地区2013年起开展了“减煤换煤”行动,未来煤炭将更多用于火电厂和冶炼厂等工业生产领域。这有助于我国能源发展实现质量、效益的有效提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编辑:寇建仁 审校:霍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