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煤炭供给侧改革的改革元年,这一年煤炭行业的变化可谓远超出市场预期。煤炭价格从最低谷逐步攀升过渡至大幅飙升,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从几乎全行业亏损过渡至大部分扭亏为盈。截至11月底,国家发改委公告2016年去产能任务已经超额完成。
12月21日最新一期的CCI指数显示,CCI5500报630元/吨,虽然受后续产能释放政策影响,价格有所回落,但较年初以来仍大幅上涨72.6%或265元/吨;CCI柳林低硫煤报1600元/吨,相比年初涨幅高达207.7%或1080元/吨。
盈亏分析看,持续上涨的煤价是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利好因素。今年以来,煤炭价格回升,煤企盈利持续扩大。统计上市的28家煤炭开采公司1、2、3季度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分别为27.3、41.9和86.5亿元,3季度盈利状况较2季度明显提升。预计2017年业绩有望持续得到改善。
供应方面看,进入2016年以来,受276天工作日制度限产影响,国内原煤产量出现了大幅明显下降。1-11月份,全国累计生产原煤303150万吨,同比下降11.6%。进入四季度后,在部分先进产能释放背景下,11月份全国原煤产量30801万吨,较上月增加2616万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煤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局面。
在12月18日举行的大宗商品市场高峰论坛会上,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冯雨表示,2017年煤炭去产能政策的执行力度不会减弱,明年去产能的量仍有可能在1.5-2亿吨之间。明年将继续坚持全国煤矿实行276个工作日制度,具体政策将会进一步优化完善。预计2017年全国煤炭产量与2016年相比大体持平。
进口煤方面,在供给侧改革之下,国内煤价快速上涨,使得进口煤在一段时间内价格优势明显,下游采购订货增加,进口量同比增长明显。1-11月中国累计进口煤炭22869.2万吨,同比增长22.7%。预计全年净进口量将达2.5亿吨左右。
针对2017年煤炭进口情况,汾渭董事长常毅军表示,按照现在的情况,2017年开始中国煤炭资源短缺程度要有很大的缓和。2017年以后或者说是更长时间来看,进口煤大幅度继续增长可能性没有,是逐步退缩的过程。
2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文件指出,自2016年起,3至5年内,煤炭行业将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此政策的出台也标志着煤炭供给侧改革从研究阶段向政策发布阶段进行过渡。
之后的两个月内,人社部、财政部、一行三会等多个部委机关陆续印发了8个配套文件,对奖补资金、职工安置、财税支持、金融支持、国土、环保、质量、安全等方面做出了更全面的说明。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指出,自4月份国家开始实施276天工作日限产之后,煤炭价格有了回暖的迹象,并逐步从底部回升。然而进入7月份,市场将迎来动力煤的传统旺季,276限产导致煤炭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炭价格大幅上涨。
为了抑制煤价过快上涨,促使煤价逐步回归理性,自9月份开始,国家发改委就煤炭问题已召开多次相关会议,对276天限产政策进行不断调整以及鼓励煤企与下游企业签订中长期合同,意在增加供给,抑制煤价过快上涨。
11月16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召开了“推动签订中长期合同做好煤炭稳定供应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所有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合法合规煤矿,在采暖季结束前都可按330个工作日组织生产。
煤炭行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抓领域之一,2016开局之年取得了丰硕成果,2017年有望迎来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相比上一年度,此次会议突出了供给侧改革作为政策基调的主线地位,并且强调深入推进“三去一补一降”五大工作。
中泰证券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煤炭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深入推动去产能促进行业产能结构优化、加快国企改革进程做大做强专业化煤企和实施债转股优化企业资产质量等。2017 年煤炭行业有望在上述领域取得关键进展,行业供需格局进一步改善,煤炭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此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在太原煤炭交易中心2017年度煤炭交易大会上表示,2017年度全国煤炭产运需合同汇总工作正式启动,合同履行情况将被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
2017年需求方面看,冯雨指出,2017年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将有所减弱,但总体稳健。同时,非化石能源替代燃煤发电仍会制约动力煤需求。此外,如果明年气候基本正常,则气候因素将成为煤炭需求的减量因素。
针对2017年煤炭价格预测方面,在12月15日举办的“2017年度产业峰会”上,常毅军表示,后续随着安全合法矿井产能的释放,供应偏紧将逐渐走向供需平衡。预判2017年CCI5500平均煤价或稳定在550至600元/吨左右的合理区间;CR炼焦煤价格指数将稳定在1200-1300元/吨。